这是一本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的书本,用何夏寿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我的课堂实录是从怎样教这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周老师的点评则是从为什么这样教做了高屋建瓴的关照和提升,这种关照与提升帮助我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朝着教的明白,教的有法,教的生动,教的有效的目标努力。”这本书中何夏寿老师的课堂实录也帮助了我明白了语文课堂如何开掘出趣味来。
何老师的课堂每一课都是乐趣横生,童心闪烁。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独具匠心。开篇第一课就是一年级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自然是以识字为重点,在何老师的课堂中则将识字这一过程从枯燥变得有趣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开始通过多元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语文知识。接着以3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奇趣“为什么他们是‘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他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呢在这么多的奇趣之下,何老师不是通过讲直接揭开这奇妙的面纱,而是通过“自由读”“板贴图片读”“变换形式读”“师生问答读”“男女比赛读”“配合课中操”“动作表演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赏揭开了这面纱,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这首儿童诗的情趣无限。最后通过创编儿歌的方式“小蛇为什么没参加”“乌龟为什么没参加”‘松鼠为什么没参加’“狗熊为什么没参加”无形之间让小朋友们明白了有些小朋友需要冬眠这一自然之理读懂了课文中的深层意蕴“理趣”。这一堂课历经:有趣——奇趣——情趣——理趣。让这篇课文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教学的本质离不开对话的承载何推进,何老师的课堂对话平易近人,灵动生活中带有一丝的风趣幽默,幽默中饱含着对学生的赞美勉励。“真是见多识广呀”“什么都难不倒你”“讲是一种本领,听是一种水平”“交流是一种学习”“表扬是一门艺术”“读起来有板有眼有模有样”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而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间风趣而有质量的交流,才能使得本案例的教学目标的方面有着根本性的保证作用。这也告诉我这个新老师在今后的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具有生动性,这样教学才能步步生风。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何老师就深谙学生,他知道学生爱玩是天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处处穿插着游戏最让我印象深刻地是古诗三首的教学,古诗是高雅的深邃的,但是对于小学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是无趣的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更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在何老师的课堂上也正是将趣融入每一环节中,如“拼读接龙”由老师说解释,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看图辩句,从出示的图片当中,由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并提出原因。开展闯关送礼,借用你背诵我送礼,你是否能收获这个大礼。在游戏的推动中学生当堂背诵了两首诗。这也正是趣教古诗的基本思想。
如果说何老师是课堂教学的魔法师,那周老师就是揭开谜底的点评师,这本书里既呈现着精彩的语文课堂,也有着细致精妙的课堂剖析。最后我想用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教的是底蕴!这底蕴就是用书堆积出来的”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